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7章 徐光启的远见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手工业。明朝嘉靖年间,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,手工业规模有较大扩展。但当时的大明朝为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,动用国家权力推行重税、禁海、垄断矿冶等“重农抑商”的措施,扼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,他意识到,大明要中兴,必须让商业和手工业的资本主义萌芽开花结果。

    不过,那是下一阶段的事情,此时袁嘉升利用这些大明的火器专家,抓紧生产新火器。对现代工厂来说,技术是生产力,管理也是生产力,有时甚至更重要,比如大明的科技初期和西方比其实不算落后,但管理者却很无知,视这些技术为奇淫巧技,还层层压榨匠人,抑制了工匠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潜能,所以大明的火炮技术跟西方的技术差距才会越来越大。

    袁嘉升给大明火炮厂换了汤若望、孙和鼎等内行的管理者,改变了激励制度后,生产力大大提高,大明匠人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,生产效率大大提高,这位袁嘉升下一步改革禁军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    那天回到紫禁城的御书房,袁嘉升翻到一封崇祯四年徐光启的奏文:

    “臣今所拟,每一营所用双轮车一百二十辆,炮车一百二十辆,粮车六十辆,共三百辆。西洋大炮十六位,中炮八十位,鹰铳一百门,鸟铳一千二百门,战士两千人,队兵二千人……行之为阵,止之为营。遇大敌,先以大小火器更迭击之;……敌在近,则我步兵以出击之;若铁骑来,直以炮击之,亦可以步兵击之。此则实选实练所致,非未教之民可猝得也。而不如是,又不足以破敌。臣言三聚当用6万人。若悉皆招募,费必不资,亦未可遽得……若先练一营之人,先办一营之器,两者齐备,既成营矣。一营既成,更办次营,6万人当为15营。若成就四五营,可聚可散,则不忧关内;成就十营,则不忧关外;十五营俱就,则不忧进取矣。”

    仔细读完这个奏折,袁嘉升很佩服徐光启的远见,在明末内忧外患之时要力挽狂澜,挽救大明,必须要进行军事改革,以西洋武器装备军队,实行精兵减员、大投入、严训练,建立新式军队来代替已经腐朽的京营卫所军队。徐光启认为,只要实选实练,精卒利兵,一人当数十人之用矣,只需三万人,就可以扫荡满清八旗。

    可惜当时的崇祯皇帝并没有加强军备的长远打算,只是临渴掘井,买了几门红夷炮以应急,一旦局势稍缓,便弃置不理。朝廷内部,朋党之间,争斗不息,致使大明军队失去了革新的时间。

    而当时明代重文轻武的制度以及卫所制下的军籍制度,军队缺乏有效训练,士气低落,即便有西洋火器,在西洋人手里能够发挥优势,但一到大明士兵手中,没经过严格训练的守炮者畏怯,虏未来而先放,对阵则药尽。更没有人懂得西方经典的弹道理论。

    大明火炮厂生产了新火枪和新火炮后,袁嘉升决定进行禁军制度的改革,成立专门的火器营的战斗编制,把炮兵也逐渐发展成独立的兵种,步骑兵在炮火的配合下进行战斗,这样可以完全改变当时以骑射为主的传统作战方式,杀满清八旗和流寇一个措手不及。

    要改革禁军,首先,袁嘉升就要换掉掌管京营的成国公朱纯臣。这个朱纯臣,祖上是明朝大名鼎鼎的战将朱能,一身跟随明成祖朱棣南征北讨,立下了赫赫战功,死后追封东平王,谥号武烈。

    崇祯皇帝对朱纯臣非常信任,崇祯三年就加太傅,崇祯九年让他总督京营,甚至都最后还把太子托福给他,可惜朱纯臣是个无能的软骨头,不仅献齐化门(即朝阳门),还与陈演一起上表劝进。

    袁嘉升早就想收拾朱纯臣了,等到大明火炮厂的新式火器一量产,他就带着骆养性、祖承志、何勇智、满黑龙等人去了京营视察,找机会换掉朱纯臣,收编京营的禁军。

    求收藏、推荐支持

    (本章完)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